• 首 頁
    • 分院概況
      • 分院簡介
      • 機構設置
      • 現任領導
      • 歷任領導
      • 歷史沿革
    • 科教機構
      • 研究單位
      • 轉制企業
      • 國科大學院
    • 黨群園地
      • 組織機構
        • 黨組織
        • 紀檢組織
        • 工會組織
        • 團委機構
      • 黨建動態
      • 反腐倡廉
      • 學習園地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況
      • 院地合作
      • 科研進展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層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會
      • 工作動態
    • 科學傳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動態
      • 科普基地
      • 學術期刊
    • 信息公開
      • 公開規定
      • 公開指南
      • 公開目錄
      • 公開年度報告
      • 公開申請
      • 預算決算
    • 綜合新聞
    • 通知公告
    • 視頻新聞
    • 園區風貌
    • 媒體掃描
    • 重點平臺
    • 專題
    中國科學院| English| 繼續教育
    • 首頁
    • 分院概況
      分院簡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調整更名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復重建后使用現名,是西南地區綜合性的科學研究基地、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更多簡介+
      現任領導
      王嘉圖
      分黨組書記
      院長
      陳鋒
      副院長
      分黨組成員
      劉慶
      副院長
      分黨組成員
      劉剛君
      紀檢組組長
      系統黨委副書記
      機構設置 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 分院概況
      • 分院簡介
      • 機構設置
      • 現任領導
      • 歷任領導
      • 歷史沿革
    • 科教機構
      研究單位
      • 光電技術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
        研究所
      •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
        研究院
      • 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轉制企業
      成都有機化學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術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實儀器
      有限責任公司
      國科大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
      成都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
      重慶學院
    • 科教機構
      • 研究單位
      • 轉制企業
      • 國科大學院
    • 黨群園地
      • 組織機構
        • 黨組織
        • 紀檢組織
        • 工會組織
        • 團委機構
      • 黨建動態
      • 反腐倡廉
      • 學習園地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況
      • 院地合作
      • 科研進展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層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會
      • 工作動態
    • 科學傳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動態
      • 科普基地
      • 學術期刊
    • 信息公開
      • 公開規定
      • 公開指南
      • 公開目錄
      • 公開年度報告
      • 公開申請
      • 預算決算
    • 頭條新聞
    • 綜合新聞
    • 通知公告
    • 視頻新聞
    • 園區風貌
    • 媒體掃描
    • 重點平臺
      • 大科學裝置
      • 重點實驗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臺站
    • 專題
    當前位置:
    首頁    科技合作    科研進展
    科研進展

    中國首次火星全球彩色影像的攝影師——中分辨率相機

    發布時間:2023-04-27 來源:光電所 【  小 中 大  】 【打印】 【關閉】

      4月24日,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

      該影像圖是由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光電所)研制的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中分辨率相機拍攝完成。中分辨率相機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歷時8個月,實施了284軌次遙感成像,對火星表面實現了全球覆蓋。地面應用系統對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據進行處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彩色影像圖包含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魯賓遜投影圖,空間分辨率為76米,為開展火星探測工程和火星科學研究提供質量更好的基底圖。 

      此前,中分辨率相機在2021年3月4日拍攝了火星首張彩色圖像----北極云層圖像;在2021年3月16日拍攝了火星南半球側身圖像;在2021年3月18日拍攝了火星北半球側身圖像;火星南北半球側身圖像中,火星呈“月牙”狀,表面紋理清晰。 

      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較近、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類似的行星,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中分辨率相機是搭載在環繞器上的關鍵科學載荷,其主要科學探測任務是對火星表面進行彩色成像,繪制火星全球彩色遙感影像圖。 

      光電所從2016年開始承擔中分辨率相機研制任務,經歷了結構產品、結構熱控產品、電性產品、鑒定產品和正樣產品等研制歷程。為了保證對火星全貌“看得見”、“看得清”、“看得真”,中分辨率相機必須適應火星的特殊空間輻射、極冷極熱溫度環境和光照環境。光學系統是相機的核心部件,如果設計不當,火星空間輻照會導致光學組件透過率嚴重下降,進而致使中分辨率相機無法正常工作。為此,光學系統采用了輻照環境適應性設計技術,光學材料全部選用抗輻照材料,確保了中分辨率相機的“看得見”。同時,環繞器艙內外溫度變化劇烈,光學鏡頭需要承受-180℃到+80℃的極限溫度沖擊,光學組件還需要在變化的溫度范圍內的真空熱環境下正常工作。通過先進的設計方法,讓光學鏡頭適應了特殊溫度環境,保證了良好的成像質量,確保了中分辨率相機的“看得清”。此外,如何拍攝出火星“真顏色”的彩色照片,是擺在設計人員面前的一大難題。經過反復分析、仿真和試驗驗證,最終確定了光學組件探測波段范圍,確保了中分辨率相機的“看得真”。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我國開展首次火星探測,是繼月球探測之后的又一重要標志性工程,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夢想與智慧,對進一步提振全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有著深遠影響。 

    圖1 北極云層圖像----火星首張彩色圖像

    圖2 南半球側身圖像 

    圖3北半球側身圖像 

    圖4 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

    圖5 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 

      圖6 魯賓遜投影圖 


    附件下載:

    下一篇:重慶研究院等在Aβ寡聚體與神經元作用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蜀ICP備05003826號-1川公網安備 51010702001710號
    單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區群賢南街100號郵編:610213
    網站標識碼:bm48000019